「校正回歸」是台灣發明的嗎?國外其實也有這種「時間差」

日期:2021-05-22 作者:盧 映慈

台灣為什麼會出現「校正回歸」?為什麼會有時間差?
所謂的「校正回歸」,是指數值「校正」後「回歸」到正確的曲線上。

而在 5 月 15 日之後,台灣本土案例大暴增,PCR、快篩的採檢量也瞬間增加,許多人採檢完之後都還來不及進行判讀,短短一週內就累積了 1 萬多件的舊案;這些累積下來的舊案,分別是因為檢驗量能不足,以及行政系統延遲所導致的,新北市長侯友宜也說,新北市最高有到 6 天的時間差,整個拖慢防疫的進度。

採檢量能不足:人手不夠、機器不夠導致採檢完之後無法馬上進行判讀。
行政系統延遲:系統過慢、行政程序過於繁瑣而延遲。
針對採檢量能不足的部分,台北市長柯文哲在 22 日的北市疫情記者會上表示,因為要判讀 PCR,通常就會需要 2 天以上的時間,只要疫情一爆發、件數增加,就很容易塞車,速度就會變得太慢。

而針對行政系統延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過去的系統要填寫 20 多項欄位,只要有一個欄位錯誤,整批資料就會被擋下,要一筆一筆手動輸入也很繁瑣,所以才會累積這麼多。但現在欄位檢核的標準已經放寬,也簡化到 8 項。

資料來源: HE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