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者: 台灣疫情8天失守關鍵 科學防疫的缺口──快篩試劑未列入物資整備、社區感染演練也遭否決,為什麼?

面對境外傳入的大流行新興病毒,邊境防堵是第一,監控及預防社區爆發是第二。台灣在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防疫上,第一階段幾無懈可擊,成為全球典範;但也導致防疫心態和手段對「社區感染」準備和研判都過度樂觀和輕忽,5月14日爆出台北萬華社區群聚感染後,篩檢站不足、檢驗大塞車、社區隔離所設置不及等社區感染因應措施倉皇失控,8天內病毒外溢全台、病例增加逾2,500例。

檢測不足,是許多國內外專家認為台灣在這一波失守關鍵因素,因為檢測是唯一可監測病毒在何處、以多快的速度移動的重要工具。在萬華事件前(5月1日),台灣每日每千人的檢測僅0.02,在牛津大學 “Our World in Data” 的國家中名列倒數。《報導者》取得獨家內幕:指揮中心下有專家半年前即建議快篩試劑整備、並進行大規模感染社區演練,但被指揮中心否決;台灣防疫物資中,完全沒有「快篩」相關品項,以致於如今在疫情爆發後緊急上場救援的國產快篩試劑,存在缺乏大量檢測驗證的隱憂。

資料來源: 報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