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疫苗爭議吵翻天 專家:WHO公布標準前不會有定論

在新冠確診人數連續下降六天後,近兩日全台新冠疫情再次竄升!《遠見》昨(2)日邀來流行病學家何美鄉、前台大醫師林氏璧,在Clubhouse暢聊國產疫苗爭議,締造800多人同時在線紀錄。
6月3日,全國新冠本土確診病例數再次來到364大關,外加219例校正回歸個案,另新增17例死亡個案,累計已有166人病逝。本次疫情自2日回升,也讓指揮官陳時中再次坦言:「疫情並沒有往下降。」

疫情嚴峻,2日晚間7點《遠見》再次於Clubhouse上緊急加開「疫苗房」。重磅邀請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對談,針對台灣近日熱議的「疫苗之亂」,做出專業的解析、為民眾解惑。

「事情不太妙!」林氏璧對疫情不抱樂觀。昨日他在《遠見》Clubhouse上指出,若以3%重症率回推,台灣其實應有3萬人確診,但目前只抓出7000多人,顯然還有許多隱形傳播鏈在社區中。

要終止疫情,唯一的解答就是盡速施打疫苗,讓台灣達成全體免疫的目標。

為此,指揮中心也於2日記者會上,首次公布「全台大規模接種計畫」,力求每週能有超過100萬人次的施打量能,讓六成民眾能在七個月內接種完兩劑疫苗。

然而,「萬事俱備,只欠疫苗」。檢視台灣當前疫苗的到貨狀況,實在差強人意,預計於國際採購的1981萬劑,至今只進口不到88萬劑,占整體採購量的5%不到,再加上全球疫苗仍是供不應求,國際疫苗短期到位的期待很可能淪為奢談。

眼下,能擔起疫情紓困重擔的責任,也就落到了國產疫苗身上。據估計,光是聯亞生技2021下半年,就能夠提供近1億劑的國產疫苗量能。


換言之,只要國產疫苗能拿到食藥署的緊急授權使用(EUA),台灣理應就能一步步走出疫情陰霾。但,就在國產疫苗解盲前夕,民間對於國產疫苗品質的質疑聲浪,也漸漸浮出檯面。

國產疫苗真的安全嗎?有效嗎?實驗過程嚴謹嗎?每一個叩問,都再再揭示著國人當前「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微妙心態。

安全性:如何權衡「疫苗安全」和「緊急防疫」?
針對國產疫苗近來屢遭大眾質疑,僅僅做「加強版二期」,就能獲得EUA,在安全性上是否會欠缺保障?

對此,何美鄉表示,啟動EUA正表示政府需要在「疫苗安全」和「緊急防疫」之間取得平衡。因此即便放眼全球,也很難找到一款非常安全的新冠疫苗,因為國際大廠也都是在緊急情況下,獲得授權上市,沒有一家真的將三期臨床做完。

再進一步看,台灣國產疫苗是否已經做到「最大程度的安全性保障」?何美鄉指出,在長期缺乏社區感染的前提下,台灣國產疫苗其實已經做出最大程度的努力。

「不是我們沒有能力做三期,而是沒有環境做,」何美鄉表示,在沒有疫情的狀況下,改以「加強版二期」,收治「3000人以上」美國三期實驗人數標準,已經是台最能兼顧「緊急防疫」和「疫苗安全」的做法。

此外,有別於輝瑞、莫德納使用最新的「mRNA」疫苗技術,至今不過六個月的人體施打經驗,台灣國產疫苗廠則是使用已有超過30年技術經驗的「重組蛋白」技術,何美鄉說:「論安全性,我更願意相信後者,我寧願我孫子打的是重組蛋白疫苗。」

對此,林氏璧則認為一切要看科學數據,面對新的病毒不見得30年經驗就比較可靠。而這也是為何國際疫苗都得進入三期,並在得到足夠數據證明安全性、有效性之後,才能提出期中報告來申請EUA的原因。

他也藉機點出:「如何權衡『實驗人數規模』和『疫苗安全性』,正是這次國產疫苗爭議核心。」林氏璧表示,的確仍有些重症,是要在施打幾萬、甚至幾十萬劑才能發現到的。

有效性:從「抗體量」推估「保護力」已是國際共識
但,即使在安全性上,國產疫苗廠已做出最大程度的把關;沒有實際將疫苗打在新冠重症患者身上,又能如何確保,國產疫苗具有保護效果?

「即使沒有三期實驗,透過比對國際大廠的疫苗數據,仍能檢視疫苗保護力,」何美鄉指出,其實,透過分析現有疫苗接種者體內的「中和抗體量」,來回推疫苗的「保護力」,早已在流感疫苗研發上行之有年。

她補充,尤其現階段,新冠疫苗在市場上仍是供不應求,為了能更快速的遏止疫情,減少世界各國等待疫苗的時間。WHO近日也正籌組會議,研擬「中和抗體量」與「保護力」之間的對應關係。

林氏璧也透露,根據《Nature Medicine》最新的研究成果顯示,新冠疫苗在體內生成的中和抗體量,的確與保護力呈現高度相關,這也表示,雖然學界對於新冠病毒的了解有限,但就目前實驗結果上,仍不脫過去流行病學的理論範疇。

何美鄉也表示,這種透過「中和抗體量」來推估「保護力」的標準,已被國際大部分的國家所認可,從去年開始,台灣的國家衛生院也是依循這種模式,在為國產疫苗的有效性來鋪路。

「現在只要等WHO公布最新標準,國產疫苗爭議就能落幕了!」林氏璧總結。

持久戰開打,除了疫苗我們還能做什麼?
至於國產疫苗,在未來究竟會在防疫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何美鄉解讀,長期而言,國產疫苗仍是台灣的保命符。

「病毒仍會持續變種,國際疫苗仍有可能保持缺貨,」她分析,隨著未來新冠肺炎流感化,國際疫苗廠是否會持續供貨台灣,仍是未知數,她表示:「與其好幾兆好幾兆的發放紓困金,發展國產疫苗絕對更為值得。」

但現階段,何美鄉也坦言,一切也都還在變局之中。「疫情就像一個變動的靶,防疫就像是射靶,沒有永恆的障礙,只有持續的變化,」她呼籲,與其去擔心長遠的疫苗政策發展,民眾更應該專注於個人防疫。

她表示,隨著第二波社區感染持續蔓延,就當前的統計數字看來,第三級疫情警戒短期內不會解除。

除了大家常聽得勤洗手、戴口罩外,她也呼籲民眾,可以主動改善自己的生活模式、飲食習慣。「研究證明肥胖、吸菸、代謝不佳者,都是新冠高風險族群,所以我也鼓勵大家,多運動、多補充維他命,改善自己的生活模式,就是遠離新冠病毒的開始。」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