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戰疫》致死率2.83%超過全球平均 公衛專家點出驟升關鍵

本土疫情持續嚴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9日統計,這波本土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個案中,有大約18%屬於重症、超過60歲的長者更有34.1%為重症,也造成連續多日出現兩位數死亡個案,目前死亡個案已累計333例。

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指出,國內疫情持續獲得控制,但死亡個案仍持續增加。統計至7日,國內新冠肺炎致死率達到2.83%,已超過國際平均的2.2%,但致死率有多重因素會導致數據失真,只要能加以改善,比率就會下降。
陳秀熙說明,例如流行波與病毒種類的不同、流行波侵襲年齡也不同、在面臨疫情時醫療量能的分配有效性、疫苗影響及藥物治療也會影響康復率及死亡率,另外就是社區中潛藏的隱性個案,導致確診個案總數低報。

台灣5月才真正面對本土感染 陳秀熙籲以國外為鑑

陳秀熙指出,台灣在2020年防疫做得非常好,比其他國家都要好,加上境外阻絕確實,所以感染率低、死亡個案相當少。同一時間歐美卻面臨第一波大流行,全球致死率一度達到10%,但歐美諸國在今年開始接種疫苗後,致死率已獲得控制。

陳秀熙表示,而台灣5月下旬的這波本土疫情,才是真正遇到首波本土感染,要比較也是應該跟國外的首波疫情相比,因此直接比較數字就會失真;且去年世界各國是遇到傳統病毒株,但台灣這波疫情是遇到英國變種病毒株,傳播效益也不同。
陳秀熙進一步指出,從國外經驗來看,遇到初始本土感染,病毒會侵襲高齡者等脆弱族群,包括安養院、長照機構等,所以造成許多確診個案驟逝,隨後調整醫療量能、加上開始接種疫苗,就有效地讓致死率降低。

確診低報、疫苗未普及接種 都是死亡率偏高關鍵

陳秀熙進一步分析,當本土感染剛開始流行時,都會有病例數低報的狀況,這狀況在印度也曾發生,原因是快篩不一定能找到所有確診個案,社區中仍有隱形個案未被發現,造成確診總數被低報、致死率母數比實際還小,造成死亡率偏高。

陳秀熙推測,現在每看到100名確診患者,通常還要再加上150名無症狀或是輕症患者,而其中只有一半會被篩檢出來,這些就是社區中的隱形個案。

有關醫療量能分配的有效性,陳秀熙認為,在中央、地方磨合下一定會改善,而新冠疫苗也會改善重症,但目前台灣尚未大規模接種新冠疫苗。

陳秀熙也舉國外經驗,在中國、義大利及美國的研究中,糖尿病、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疾患確實有可能提高死亡風險,在共病的狀況下對確診者來說相當危險,台灣最近出現的年輕死亡個案中,就有個案本身具有肥胖的情形。

全國防疫警戒提升到第三級已三個禮拜,陳秀熙觀察國內疫情演變,他直言,除了苗栗縣近期爆發移工群聚感染,其他縣市疫情明顯都受到控制,萬華帶來的群聚感染也趨緩。

陳秀熙強調,苗栗移工感染屬於小型群聚事件,是值得大家關注的案例,同時也要防止家戶感染、長照機構等群聚蔓延。在雙北市之外,台灣有一半的城市應該都不會出現社區流行,但民眾也不能一下就鬆懈。

根據研究團隊重建流行曲線,陳秀熙認為,中央地方攜手嚴格管制、增設地方快篩站,以及NPI(非藥物介入)措施都有達到效果,這是普及疫苗施打前最好的政策。

各區疫情無法同步改善 關鍵在於小規模群聚頻傳
針對台灣疫情現況,陳秀熙說明,目前NPI加上廣篩的效益達到90%,換算下來的Rt值為0.58,這代表確診個案的傳染力已大幅下降,是疫情獲得控制的徵兆。他強調,要持續觀察人流、車流是否有增多,這也關乎疫情在未來兩周會不會往上升。

陳秀熙以新北市永和區、蘆洲區來相比較,這兩區在5月16日的NPI效益皆約為5成,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疫情變化,永和6月6日的效益已達到94%、Rt值下降到0.35,優於全國平均;蘆洲6月6日的NPI效益僅65%、Rt值為2.02顯示確診個案仍會增加,這代表蘆洲仍有潛藏個案以及小型群聚,只要新北市政府提出因應對策,相信很快就能控制。

陳秀熙也提到,台北市萬華區為本次疫情重災區,但透過廣篩、嚴格管制等措施,6月6日的NPI效益已達90%,是全國平均水準;但鄰近的大同區疫情卻出現起伏,NPI效益曾一度超過90%、卻又降到77%,防疫效益反倒不如萬華,顯示社區中仍有小規模傳播鏈。

資料來源: 風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