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位高齡者打疫苗後瘁死?台灣並非唯一

新冠肺炎疫苗近日全國開打,國內外資料均顯示高齡者為感染新冠肺炎死亡率較高的一群,因此,各地紛紛視疫苗分配量由最高齡的群體開始施打。
此施打策略原為美意一樁,但施打兩日後,全國卻傳出十例以上高齡者於疫苗施打當天或隔日猝死的現象,引發全國一片譁然,是否這群感染風險高的族群也是施打疫苗風險最高的一群呢?
首先,這個現象並非單獨出現於台灣。挪威在幫全國三萬5000名平均87歲的護理之家住民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後,累計通報100例疑似與疫苗注射相關的死亡個案。

新冠疫苗的高齡致死率,因果關係仍待釐清!
根據挪威邀請兩組專業醫師進行交叉審查與比對結果,其中36%可能與疫苗注射有關,換算下來大約是千分之一的風險。但這群個案不僅年長,也具有多重慢性病、失能或失智,也未進行後續病理解剖,因果關係實難確認,然此現象值得以高齡醫學的角度深思。

新冠肺炎疫苗是新的疫苗,但高齡醫學界累積許多流感疫苗的研究,過去研究顯示,衰弱或是失能長者的身體機能較為脆弱,接種流感疫苗後往往未能產生足夠的保護力。

所以,防疫的首要建議以完善長照機構環境的消毒、照顧人員與家屬的疫苗接種為先,因為機構住民往往因為失能而有行動障礙,接觸外界感染源的機會較少。

罹患流感通常是因為照顧者或家屬所傳染,台灣的實務工作上多建議兩方均接受流感疫苗的接種,但新冠肺炎疫苗在長照個案的效果尚未全然清楚,而台灣眼前缺乏疫苗的情況下,如何設計最佳的防疫作為便是極大的挑戰。

臨床試驗以成年人為主,未涵蓋長照個案
新冠肺炎疫苗上市前的臨床試驗以社區成年人為主,並未涵蓋長照個案,這是許多藥物臨床試驗的共同現象,因此,疫苗的成效需要實際施打後的資料進行驗證。

今年3月由美國疾病管制署所發表的研究指出,以兩家長照機463位住民(半數年齡85歲以上)為對象,探討新冠肺炎疫苗的預防成效,結果發現即使施打一劑疫苗也能降低個案感染的風險。但其他的血清學研究也發現長照機構住民注射疫苗後產生的中和抗體僅約一般人的 1/4,整體保護力仍需大規模數據進一步評估。

由於疫情肆虐的狀況,無法每個研究都以隨機分配的臨床試驗進行,因此也欠缺良好設計的實驗資料。

防疫關鍵》提高照顧者的疫苗施打率
今年6月初哈佛大學公衛學院透過數學模式的方法進行模擬,並將結果發表在《臨床傳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這本感染症的頂尖期刊。

該研究考量新冠肺炎疫苗在長照機構住民的效果差異與各項臨床因素,結果發現最關鍵的防疫作為是提高照顧者的疫苗施打率,而非普遍提供住民施打,提高照顧者的疫苗接種率同時顯著降低機構住民的感染風險。

此結果與過去流感疫苗研究的發現類似,顯見在長照機構這個住民群聚與特殊健康風險的環境中,提高照顧者的疫苗接種、環境清潔消毒、完整口罩使用與確保接觸個案前後洗手的原則,可能比提供住民疫苗接種更為重要。

固然多數時間長照個案需要的是生活照顧,但長照個案的健康特性與一般成年人或健康長者具有很大差異,長照領域的醫療照護與一般原則也有落差。

畢竟這些高齡、衰弱、失能或失智的長者具有完全不同的健康特質,預期餘命也較短,而且任何風吹草動,不管是疾病或是治療,都可能出現難以預期的負面影響。

台灣需擴大投入「高齡醫學」研究
有鑑於高齡者的特殊健康特質,從疾病的診斷、治療到各種預防保健的成效都異於一般成年人,這也是人口高齡化程度較高的歐美持續推動高齡醫學的緣由。

各國針對長照領域的醫療照護也都有專屬高齡研究,不能以其他研究結果類比之,進而以有效的實證提高照護決策與政策的正確性,這也是未來台灣必須擴大投入的領域。

資料來源: 遠見